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民族宗教 >> 正文

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点思考
2018年10月09日 中国民族报  党委统战部

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节点。在大学阶段,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众多价值观的冲撞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,其理想信念也不断趋于成熟。因此,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。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“培养什么人”“如何培养人”“为谁培养人”的问题。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受所处的生活环境、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,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表现出一些自身特点。深刻认识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,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,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。

一、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

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,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如何,事关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稳定。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易受外来思想影响;在教育内容方面,理想信念教育、“五个认同”教育有待加强;在教育方式上,“满堂灌”的大课堂教育方式依然存在。因此,急需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,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点,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、新变化。

1.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易受外来思想影响

据相关调查研究,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,但由于受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相对于其他大学生来说,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,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矛盾和困惑,对社会主义、共产主义的认识还有待加强,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、理想信念模糊、纪律和法制观念淡漠、爱国主义情感淡薄等现象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,尤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“三股势力”利用。

2.在教育内容上,对“五个认同”的教育内涵解读不够

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,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,要结合历史教育、国情教育等同时进行,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灵活施教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,合理解释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敏感词汇和热点问题,有效解答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困惑,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之中。当前,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,“五个认同”教育是重中之重。认同伟大祖国、认同中华民族、认同中华文化、认同中国共产党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“五个认同”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之本,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前提和根基。但是在实际中,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知道“五个认同”这个概念,但是对其实际内涵知之甚少,对于为何要增强“五个认同”教育,以及应该如何增强“五个认同”均存在模糊认识。这说明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“五个认同”的内涵解读还不够,对于促进“五个认同”的实践创新还不够。

3.在教育方式上,“满堂灌”的大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存在

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从小生活在民族地区,其在历史文化、生活习惯、学习内容、学习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,因此对大学课程的接受程度也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。但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,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:一是在教材方面,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采用的是统一的授课教材,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意识的特殊性;二是在授课方式上,高校一般都是采取集体统一授课的方式,理论性强,重于说教,难以引起学生共鸣;三是教学实践环节有名无实,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度不高,教育效果不明显。

二、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

针对上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,笔者认为,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,探索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。具体应从3方面着力:

1.增强“五个认同”教育内涵解读,特别注重文化育人的作用

马克思曾说过,理论一经掌握群众,也会变成物质力量。理论只要说服人,就能掌握群众;而理论只要彻底,就能说服人。所谓彻底,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。要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“五个认同”教育,关键是要引导他们深刻领会“五个认同”的内涵,抓住理论本质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,要特别注重文化育人的作用,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德理念、人文精神,如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团结友善、勤俭节约等,与“五个认同”的核心价值理念十分契合。因此,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因素,增设少数民族英雄事迹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、民族政策等内容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,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,自觉去了解、去挖掘、去升华,自然而然地加深对“五个认同”的理解。

2.创新教育教学方式,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档案

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现状和学生的发展特点,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档案,因材施教。在档案的内容设计方面,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,如个人的成长背景、家庭情况、特长爱好等;应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,如政治理论学习情况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考核情况、担任学生干部情况、入党情况、奖惩情况等;应包括师生评价,如班主任、思想政治辅导员、班级学生对该学生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等方面进行的评价;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,即学生本人根据每学期学习生活表现进行的自我评价、期待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、下一阶段的规划与调整措施等。要做到每学期汇总一次相关信息,通过学生的成长档案,适时地、有针对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案,做到“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”。同时,应树立一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典型,发扬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,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提高。

3.主动占领网络阵地,建立多元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格局

网络已成为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主阵地。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需要与时俱进、积极作为、主动发声,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。首先,要打造校园信息网络空间,综合运用QQ、微信、微博、论坛等平台,把学生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引入到校园网络中来,让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校园网就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,杜绝不法分子趁虚而入。其次,要建立一支专门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,即包括学校宣传部老师、辅导员、班主任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、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干部在内的专班人员,通过积极引导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,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。再次,完善网络空间的内容和形式建设,在内容上,贴近学生实际生活,可涵盖民族地区新闻、少数民族风俗习惯、少数民族歌舞视频等;在形式上,网页界面设置要生动活泼,吸引学生眼球,体现学生需求,注重人文关怀。通过网络建设,配合线下教育,打造多元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格局。

【作者杨宁 谭铖 单位:湖北民族学院。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院内青年科研项目“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研究”(项目编号:MY2018Q005)的阶段性成果。】

关闭窗口